其他

当代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思想 主要流派及其成因

2018-02-06 刘阳 中东观察员

文章来源:2016-07-01 刘阳 中国宗教杂志



   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思想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产生初期。公元657年,一部分人因反对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与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裁决而产生了哈瓦利吉(意为“出走”)派,该派于661年刺杀了阿里,他们坚信这是卫道壮举,其中一部分认为穆斯林群体中凡不符合自己观点的就是异端派,应从肉体上消灭。公元12至13世纪,伊斯玛仪派分支尼扎尔派在中东掀起针对教敌、政敌和东征十字军的恐怖浪潮。从18世纪中叶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上的瓦哈比运动,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极端思想演变为激进的库特卜主义,1979年因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而提升到“圣战主义”,都含有大量极端思想。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圣战赛莱菲”为纲领的当代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组织激增,频繁制造暴力恐怖活动,极端思想逐步走向“全球圣战主义”阶段。




一、主要流派

 

    1. 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及其派生组织的极端思想。其创始人哈桑·班纳主张,反对西方文化,强调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崇尚暴力,鼓吹圣战,号召向世上的一切“卡菲尔”(指非伊斯兰教徒)宣战,抨击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其口号虽已为当今兄弟会主流派放弃,但已传遍世界,是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组织挥舞的旗帜。20世纪60年代以后派生的“哈马斯”、伊斯兰解放党等极端组织,是穆斯林兄弟会极端化的具体表现。

    2. 瓦哈比中的极端思想。18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运动,强调净化信仰,反对偶像和多神崇拜,对不信道者采取歧视甚至消灭的手段,为沙特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沙特建国后立瓦哈比为国教,将其纳入国家体系,使官方瓦哈比逐步走向温和,而民间瓦哈比则继续走极端路线,并向其他国家渗透发展。

    3. 极端化的泛伊斯兰主义。在官方“新泛伊斯兰主义”呼吁加强合作、维护世界穆斯林共同利益的同时,宗教极端派则继续向全世界推行伊斯兰化,反对西方社会、反对世俗化、现代化,把泛伊斯兰主义引向极端。

    4. 赛莱菲耶及“基地”等极端组织所秉承的“圣战赛莱菲”理论。赛莱菲耶又译为“萨拉菲”,产生于9世纪,14世纪由罕百里派教法学家伊本·泰米叶发扬光大。强调认主独一,主张正本清源,严守经训,纯洁信仰,简化程序,以伊斯兰教法为立法依据,反对教主崇拜,在政治上谋求建立所谓纯正伊斯兰国家,为后来的沙特瓦哈比派所遵从。而“圣战赛莱菲”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该派继承了赛莱菲耶和瓦哈比的定叛、圣战、忠诚与抗拒、迁徙、异教徒、合法与非法等极端思想,并融合极端主义圣战观,将圣战列为伊斯兰教第六大功课,可谓集近现代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思想之大成,将宗教极端思想推向极致。以此作为政治动员工具,利用中东地区政治危机、地区和国际冲突,鼓动激进分子进行“圣战”,导致宗教和社会激进化,构成了当今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5. “达洼宣教团”思想。又称“泰布利厄”宣教团,1926年发源于印度,现已成为流动化、全球化、制度化的宣教组织实体,在100多个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最近每年在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等国举办宣教大会。其创始人伊利亚斯所著的《稳麦的职责》指导手册中,也掺杂着不少极端思想,目前欧美、俄罗斯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尚未将其定性为激进宗教组织,但其在一些国家已与激进政治力量、极端恐怖活动组织建立或存在潜在联系。

    6. 巴基斯坦毛杜迪提出的“伊斯兰政府”和“伊斯兰革命”理论。其主张伊斯兰教以外的治国原则都是非法的、蒙昧的,应以“圣战”暴力方式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伊斯兰社会。

 

二、当代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思想成因

 

     从世界范围看,宗教极端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边缘化、贫困和经济剥削、社会不公、教派分歧、文化教育程度低、宗教学校的作用以及激进武装组织的宣传等。在伊斯兰国家中,当代宗教极端思想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原因。

    1. 原教旨主义的影响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瓦解,产生于18世纪的原教旨主义日渐衰微,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影响减弱,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世俗主义成为主流。但自70年代以来,原教旨主义再次抬头,面对西方思想、世俗主义思潮的入侵,原教旨主义要求发起“吉哈德”(圣战),这成为了许多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组织的纲领。

    2. 中东地区地缘政治的刺激。长期以来,巴以冲突始终是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纠结点,这刺激着极端思想。冷战结束后,中东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更加凸显,极端组织培养狂热的圣战者使用“汽车炸弹”“人肉炸弹”等进行对抗,使宗教极端行为“常态化”。同时,美国在中东实行政治干预加武力干涉,将其价值观和文化强加给伊斯兰国家,利用中东国家的矛盾实行双重标准,促使宗教极端思想的反弹。除巴以冲突以外,海湾战争以及9·11事件后频繁的战乱,导致大量平民伤亡、难民出逃,进一步激起中东地区动荡,极端势力借机煽动狂热分子投身“圣战”。

    3. 极端组织势力此消彼长。早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极端组织就卷入阿富汗对抗苏联之中,至90年代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取得政权,进一步助长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滋长。2001年以来美国在阿富汗发动的反恐战争虽然使塔利班势力弱化分散,但仍然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不时制造事端。近期又出现以“IS”组织为代表的新极端组织,进一步加剧了宗教极端思想在中东地区的蔓延。

    4. 族群与教派冲突。教派主义是宗教极端主义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对立矛盾由来已久。1979年原教旨主义分子武装占领麦加大清真寺事件,加深了逊尼派穆斯林与什叶派穆斯林之间的鸿沟,造成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在当前叙利亚、伊拉克内乱中进一步显现。

    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思想呈发展蔓延之势,更加理论化、全球化和暴力化。中东地区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主要受害区和活动舞台,极端组织“IS”异军突起,成为伊斯兰世界和国际社会的新威胁。“圣战赛莱菲”思想影响扩大,基地组织在伊拉克、也门等国仍然有一定影响。在中亚,“乌伊运”“伊扎布特”“东伊运”等极端势力仍然活跃。在东南亚,极端组织有20多个。在欧美国家的穆斯林中也出现不少思想极端和暴力恐怖分子,防范极端化,维护社会秩序成为各国共同的挑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